close

 

 

這部電影後座力好強 T_T Clint Eastwood 的「西部魂」~~~

 

認真的,這比同類型的《危機倒數》好看一百倍,也許題材、主角、電影的意識型態都類似,但克老想要傳達的價值觀不僅於此~也不是《Argo fuck yourself》可以比的。

 

克老是個不折不扣的共和黨人,這部片也充滿濃厚的「美國主義」(但不是「大」美國主義,原因後述),但怎麼說呢,感動我的地方在於,那種硬漢味,在「戰爭傳記片」裡面,或者在講述「911情結」的電影裡面,從來不曾出現。那種硬漢味,是專屬於克林伊斯威特的標記~~

克老沒有刻意要反戰,或者刻意反省美國的錯誤,只是想拍出這個時代的美國人,如同他在《硫磺島英雄》與《硫磺島的信》一般,拍出那個時代的美國人和日本人

 

片中的缺點是,把伊拉克的恐怖份子描述成具像化的敵人,當牲畜一樣殺掉,賦予美軍殺戮的正當性;還有狙擊手都躲在背後開別人槍,算什麼英雄?!這樣的批評,都很正確!克老也沒有刻意閃避,他就是用這樣的美軍視角拍出伊拉克戰場。

 

不過戰爭的影響是,回來的人都「壞掉」了,這才是最恐怖的,不直接說教,而是這樣自然呈現出來。身體殘缺的軍人、心靈受創的軍人,躺在棺材裡的軍人...在戰場之外的家人,也都一樣受創,沒有比較好過。結局很諷刺的,邪惡不只是恐怖份子,也是自己的弟兄...那最後一幕,妻子縱然百般懷疑不對勁,還是就這樣關起門來,死亡這次卻真的來了。

 fx_faen52179136_0011  

「傳奇」這個議題也是克老電影裡一直反覆出現的。「傳奇」都是人們所相信的泡泡,當傳奇的人,還是一樣回歸本質,作自我,沒有刻意要成名,當然背負著「傳奇」的光環也是很痛苦的,根本就沒有那麼一回事。尤其在戰場上,軍人留下的傳奇,只是殺死了多少「敵人」,當然我們就會批評,這樣血淋淋的傳奇算什麼狗屁。

 

共和黨人的基本價值是:上帝、國家、家庭。911情結讓很多單純的人加入軍隊,前往戰場「奮勇殺敵」。但戰略家與政治家都只是出一張嘴,付出的代價就是要死很多人。「911」的意義對美國人而言已經超越了「珍珠港」,而現在的阿富汗和伊拉克,可能會比當年的越南還要慘。試想主角為什麼要從軍呢?第一次,是因為單純的愛國,之後三次前往戰場,是為了解決掉殺死同袍的敵人。主角從軍前是個牛仔,從軍之後,還是用牛仔性格在度日。行動的本質不必在乎別人的評價,而是那件行動能不能了結心頭的執念。

 

只不過人性都沒有辦法簡單劃分,美國人喜歡把事情想得單純,非黑即白,非正必邪。克老崇尚的美國精神,不去刻意忽略裡頭所藏的各種矛盾和劣根性,因此他就這樣直接了當的拍出來。因此也就不像《Argo fuck yourself》那樣,就是一個「大」美國主義,沒有去思考造成這些爛攤子要怪誰,就是一部看了會不太爽的爽片(竟然還得了奧斯卡最佳影片...

fx_faen52179136_0020  

 fx_faen52179136_0004  

fx_faen52179136_0024  

除了結局以外,最有感觸的另一場戲,就是黃沙滾滾的伊拉克戰場,敵我都看不清,一切都混淆不清。牛仔騎在牛背上,不是被摔下來被牛戳死踩死,就是成功跑出柵欄外保住小命。這種人當然蠢,但這就是牛仔(也可以等於:美國人、共和黨人、德州人、中西部人、美帝...whatever)但其實這部電影本身沒有要去談嚴肅的政治面向,把道德論證也處理得很簡單,完全符合牛仔性格:為了愛國去從軍、只要你拿著武器對著美軍,不管是婦女或是小孩,美軍就有理由殺掉你。不必去管那些交戰規則或後續的責任問題,因為戰場上思考太多就是一個「死」字,我們,做為觀眾,又有什麼理由去譴責那些僥倖活下來的士兵,而那些士兵回國之後也會一直想:為什麼是我活下來了?為什麼我旁邊的弟兄卻陣亡了?

 

 

補充:主角回國之後,幾次都無法融入正常生活,受到PTSD之苦,於是繼續重回戰場。至於解開心結的那一刻,是看到手腳殘缺的弟兄們,也想要努力活下去過生活的時候。也許過於矯情,但軍隊的凝聚力是很強大的治療劑,不在於你我有多愛國,或者軍隊環境有多好,是你知道、我也知道的那種苦,所有其他人都不會理解,只有你會懂。每個退伍過的,多少有點這種感受XD

 

fx_faen52179136_0012  

 

clint-eastwood-platon-for-variety-magazine  

clint-eastwood-platon-for-variety-magazine-2  

clint-eastwood-variety-cover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duncan211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