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Wright, Bradford W. Comic Book Nation: the Transformation of Youth Culture in America. Baltimore: The John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 2001.

 

1.      Superheroes for the Common Man: the Birth of the Comic Book Industry, 1933-1941
2.      Race, Politics, and Propaganda: Comic Books Go to War, 1939-1945
3.      Confronting Success: Comic Books and Postwar America, 1945-1950
4.      Youth Crisis: Comic Books and Controversy, 1947-1950
5.      Reds, Romance, and Renegades: Comic Books and the Culture of the Cold War, 1947-1954
6.      Turning Point: Comic Books in Crisis, 1954-1955
7.      Great Power and Great Responsibility: Superheroes in a Superpower, 1956-1967
8.      Questioning Authority: Comic Books and Cultural Change, 1968-1979
9.      Direct to the Fans: the Comic Book Industry since 1980
10.  Epilogue: The Death of Superman, or, Must There Be a Comic Book Industry?
 

這本書算是比較學術性質的書,主要在講述美漫與美國大眾文化與社會的關係。自美漫脫離報社的連環漫畫形式獨自成刊之後,1930年代的大恐慌和接下來二戰的戰爭陰影讓美漫成為當時美國大眾人手必讀的讀物,不管超級英雄如何強大,一開始他們背後的創造動機反映了美國大眾對於社會上問題的觀感,很自然地和好萊塢電影一樣成為人們的寄託,也變成流行的大眾娛樂產業的一環。二戰之後的五零年代美漫經過一段蕭條期,因為銷售量的下滑刺激出版商越來越朝恐怖、色情的方向來吸引讀者。正好五零年代是保守的社會氛圍,當時社會普遍呼籲執行漫畫審查制度,國會和最高法院也陸續採取相應的措施。這段時期是美漫的黑暗時期,雖然這本書並不按照美漫的歷史分期來敘述,但相對應的是黃金時代的結束,接著而來的白銀時期美漫又有新的特色出現。

        從第七章開始,終於講到六零年代Marvel的狂飆時代。。有別於DC傳統概念剷奸除惡加上個人羅曼史的超級英雄故事,Marvel故事中的超級英雄其實都有很貼近一般大眾的平凡人身份,所關切的也是自身認同的危機和焦慮。Marvel的創作理念比較能迎合當時年輕讀者的喜愛,也在銷售量上和DC分庭抗禮。不過六零年代末期蝙蝠俠的電視劇改編大受歡迎,據說受歡迎的程度到了大街小巷每個人都會討論每集劇情發展。總結這段時期的漫畫風格,反映出了科技發展與大眾媒體的相互共生關係,一方面漫畫裡出現很多尖端科技吸引讀者的目光,但現實生活中的電視普及和影像技術的成長讓美漫人物能夠成功真人化、進入視覺特效上的傳播娛樂。

        從第八章開始,進入了美漫的反思時期。美漫一直以來都要試著符合每個年輕世代的口味,六七零年代是叛逆的年代,所以美漫人物自然要帶進這樣子的反思風格。其實最早出現反思現像的反倒是DCGreen Lantern Green Arrow,這些漫畫英雄開始關注社會議題,開始批判政府的越戰作為。創作家Dennis O’Neil Neal Adams期盼這樣的轉變能夠得到年輕大眾的支持。

        另一方面Stan LeeMarvel也繼續推出新的故事風格。Stan Lee創作出的 Silver Surfer後來出版了自己的單集作品,雖然幾年後這個角色就結束連載了。Stan Lee本人很喜歡這個人物,認為他是像耶穌基督一樣甘願為人類犧牲的角色。銀色衝浪手因為體驗到地球文明的美好,不願意毀滅地球,就被大魔王Galactus懲罰不能離開地球。在蜘蛛人的故事中,Peter Parker不願意加入年輕世代的抗議運動當中,被批評為膽小鬼。但是Parker自己反駁,他不想被強迫加入任何一方陣營,不管他們的動機有多麼好、多麼高尚。這就反映了超級英雄們的個性:崇尚自由,但是反對極端的暴力。超級英雄不是左派也不是右派,有時候還被兩方陣營同時抨擊,不過他們所秉持的信念,不管是Marvel或是 DC其實都是相當一致的。

 1  

“Crisis on Campus,” The Amazing Spider-Man 68 (Jan 1969)

 

        鋼鐵人也成為了反思的漫畫英雄,由他來進行反思是很有說服力的。一開始他是軍工複合體的大老闆,本身就是一個道德不甚高尚的軍火商。但他開始反省越戰當中美國政府的作為,開始選擇為了美國人民而戰,不再是為了美國政府。

以下擷取自書中所摘錄的Tony Stark獨白: “Doesn’t seem that long ago, or does it, avenger? A lot has happened since then…one heck of a lot!”

“Stark Industries, one of the world’s foremost munitions manufactures, has given way to Stark International…whose business is PEACE, pure and simple, and a BETTERMENT of man through technology!”

“And what about you, Tony Stark? Once you were do or die for America and mom’s apple pie! You didn’t do much soul-searching back then. Did you?”

“As Iron Man you beat the commies for democracy without ever questioning just whose democracy you were serving… or just what those you served intended to do with the world once you’d SAVED IT for them! VIETNAM raised ALL those questions, didn’t it, Tony?”  

 2  

“Long Time Gone” Iron Man 78 (Sep 1975)

 

        當然最悲劇、也最需要反思的漫畫英雄就是美國隊長了,隊長一開始是被塑造成美國的愛國主義的表現,由他來對越戰作反省批判,最有反諷性和悲劇性。美國隊長必須要做出價值觀的抉擇,到底要繼續服膺政府展現愛國心?還是要和人民站在一起反抗政府? 美國隊長並不主張批判越戰,但是當時的美國社會出現了徵兵令,Marvel編輯們也必須要做出抉擇,是否要讓美國隊長從軍。結果是美國隊長繼續留在美國,但是他和另一個漫畫黑人英雄Falcon合組進行打擊貧窮、種族主義、污染、政治腐敗的改革。美國隊長後來做出了政治上的大改變,開始主動抨擊美國政府當局,宣稱 “reclaim the ideals of America, which its leaders have trampled upon.” 這樣子的叛逆和悲劇性格也一直持續到現今的美國隊長。

擷取書中美國隊長的漫畫獨白如下:

 “I’m like a dinosaur—in the cro-magnon age! An anachronism—who’s out-lived his time!”

“This is the day of the anti-hero—the age of the rebel and the dissenter!”

“it isn’t hip—to defend the establishment! –only to tear down!”

“And, in a world rife with injustice, greed, and endless war…who’s to say the rebels are wrong?”

“But I’ve never learned to play by today’s new rules!”

“I’ve spent a lifetime defending the flag…and the law!”

“Perhaps…I should have battled less...and questioned more!”

 

  3  

“The Sting of the Scorpion,” Captain America 122 (Feb 1970)

 

八零年代開始的美漫呈現出新的風格,由於電視劇改編的熱潮,漫畫主角們都有相當的知名度,並且開始結合周邊的玩具等商品,許多漫畫更被收藏家高價搶購,美漫進入商品化的時代。這個世代的兩大人物就是Frank Miller Alan Moore,他們將黑暗、寫實的風格帶進漫畫作品當中,讓漫畫成為「圖畫小說」,本身蘊含了豐富的文本參照性,也將美漫帶入新的經典地位。Frank Miller 最早成名的代表作是改編Daredevil,把「反英雄」、「英雄的負面性格」帶入漫畫當中。正好當時八零年代知名電視劇Dirty Harry、當紅電影Rambo這些角色的黑暗性格也受到觀眾的喜愛。Frank Miller之後帶入對Batman的改編之作 The Dark Knight Returns新的反叛英雄Punisher等等,都呈現了超級英雄暴力、偏執的性格。

 

 4  

Daredevil 184 (July 1982)

 

5  
    Punisher War Journal 14 (Jan 1990)

 

 

 6  

 (Jan 1993)

1992DC推出了「超人之死」的特輯,馬上讓銷售數字激增。雖然超人之死只是暫時的,熟知美漫的都知道超級英雄隨時都可以「復活」。但是作為這本書的結尾,「超人之死」可能也帶來不同層次的思考和意義。儘管漫畫世界那麼豐富多元,不過漫畫的黃金時代是一去不復返了,不管出版公司怎麼樣地推陳出新,整體而言漫畫銷售量的數字是逐年遞減,1993年的整年度漫畫銷售額還有十億美金,1996年只剩下四點五億美金。不是漫畫變得難看、或者讀者不喜歡漫畫故事了,而是時代的消費形式已經轉變。作者認為,雖然漫畫產業不斷推出新的策略和商業作為,不過美國文化已經產生了轉變,青少年的娛樂產業變得更多元,電視、電玩產品等等比起漫畫更能吸引青少年的目光。Stan Lee本人也看到了這樣的轉變,他在1999年就開始進行了網路的漫畫出版計畫。作者總結,漫畫失去了讀者的原因,不是因為漫畫不再迎合了美國文化的改變,而是美國文化已經迎頭趕上漫畫了。過去漫畫總是誇張化、或凸顯青少年的焦慮、敏感等等問題,而這種特色已經不是漫畫所獨有的了。在各種傳播媒體充斥的美國社會,漫畫已經居於劣勢。雖然漫畫的未來堪慮,作者還是認為每個世代的青少年一樣都會有迷惘、困惑、焦慮的時候,所以美漫還是會有其一席之地,超級英雄們一樣還是會繼續鼓舞人心。

“There are the challenges facing the comic book industry as it enters the new century. Its future may be in doubt. Yet, as recent outbreaks of violence at Columbine and other high schools have so horribly illustrated, young people continue to face a confusing, lonely, and sometimes frightening world that so often seems to spin out of control. For many, adolescence can be an age of intense pain and isolation, when emotional demons must be exorcised either through fantasy imitating life or by real action imitating fantasy. Should the former alternative be exhausted or denied, then some may choose the latter, possibly with tragic consequences. In these times it is as essential as ever to offer young people a wide choice for self-expression within a culture of empathy, compassion, and imagination. In this culture, comic books do have a place. And they will endure so long as they bring out the superhero in us all.”

 

總評:這本書很有系統地介紹美漫的重要時期的特色及當時的社會氛圍,是對於美漫世界很不錯的入門書。其觀點主要是以大眾媒體的角度切入社會的層面,尤其是對於青少年的影響性而言,漫畫確實是很重要的一個伴隨成長、度過青春期的媒介。美國社會的重大事件幾乎也都會反映在漫畫故事當中,這是一種很準確的圖像式紀錄,有時漫畫會反映大多數讀者的心聲,有時漫畫家會插入自己的政治和社會評價在其中。美漫的英雄,或者說是漫畫作者們大多是自由派,不喜歡太激進的左派,也不喜歡過度相信市場機制的極右派。在八零年代時期的美漫,對於雷根政府是毫不留情的痛批的,尤其是越戰及水門事件之後,一般民眾已經失去對政府的信任了。九零年代老布希選舉敗給柯林頓,作者認為當年度的「超人之死」作品的推出是很具有政治聯想力的。美國人已經不喜歡太英雄主義的總統,如果老布希代表的就是傳統派的超人的話,至少柯林頓比較像是蜘蛛人,雖然可能會犯錯,但至少代表一種「新」的價值觀,也感覺和民眾比較親近。

大體上而言,這本書是以敘述為主,評論的文句較少,最後兩章是我比較關切的議題就是了。不過我認為作者最後是有些多慮了。他沒有預測到美漫結合電影產業會是多麼巨大的成功。就算漫畫實際銷售量不能和當時的情景相比,至少現今的漫畫出版龍頭DCMarvel還是很有野心地規劃和推出改編電影,不但讓超級英雄在大螢幕上更具魅力,連帶地也會刺激相關產品及漫畫本身的銷售。這個現象到現在還在持續中。

arrow
arrow

    duncan211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